“以往大家說,‘搞掂’金融,就足夠養起全香港;未來,香港環保產業的市場需求,絕對有可能追上金融業。”香港環保產業協會會長鄭文聰2日接受中新社專訪時明確表示。
香港環保業未來面臨數千億元人民幣的市場空間。國家“十二五”規劃中的環保節能章節濃墨重彩,莫說龐大的內地環保市場,僅是與香港一衣帶水的廣東省,亦已訂明在未來10年投資約1970億元人民幣于環保基建。鄭文聰說,看到了香港環保業的“翻盤”機遇。
鄭文聰指,新一輪節能減排,對廣東企業造成“達標壓力”。“內地企業為什么要找香港環保工業幫忙?我們提供的污水處理服務,收費比他人貴一倍,他們也要求我們‘救命’!因為我們能真真正正解決難題!”
鄭文聰這樣形容香港環保業界在內地的“江湖地位”:從不做喝酒、唱K的“關系工程”,而先做好品牌。
他表示,以往香港環保業界進軍內地,多少有點“惆悵”,因當地民企受到一定保護,而“十二五”徹底扭轉了局面,做實事的港資項目承辦商,一樣能在內地市場分一杯羹。
香港特區政府2009年提出打造香港“六大優勢產業”,其中包括環保業。當年,環保產業對GDP的貢獻增長率達12.4%,增速在六大產業中位居第二。鄭文聰自信,香港環保產業規模未來只有前進,不會倒退。“產業在不斷膨脹,市場夠大,我們就有增長空間。”他預料今年產業增速可達20%。鄭文聰估計,至“十二五”結束,香港的環保項目承辦商在廣東的市場份額,將從原來的不足一成,增加至兩成左右。
“環境變壞得很快,全球暖化日趨明顯,人們對環保產業的高訴求也隨之而至,”鄭文聰認為,假以時日,香港社會對環保產業的關注將趕超金融業,而這一天的來臨,將比想象中快。
“香港環保業界不能只走‘一般’的路,” 投身業界20多年的鄭文聰表示,亞洲“四小龍”中,香港在科技方面投入最小,而科技與環保密不可分,就連“講實力、講市場都不及香港”的澳門,也因政府投放巨額資源,而大有趕超香港的可能。他表示,香港環保業若想有發展,必須提供“人無我有”的高科技、高增值產出。“大家都慕名來香港買LV皮包,環保產業也一樣。”
作為環保業界與特區政府環保政策的“協調者”,鄭文聰與環境局長邱騰華直接對話機會不少,他贊賞邱騰華在推廣環保方面“眼光很遠,也很有心”,任期內為業界爭取不少有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