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產業基地一期占地150畝,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年產160萬平方米的反滲透膜和納濾膜生產線,年產100萬平方米的超濾膜生產線,以及年施工能力達70萬噸/日的海水淡化及水處理成套生產線。項目建設期2年,總投資6.5億元。
“之前包括膜在內的很多淡化處理設備都是進口的,現在我們正在逐步國產化,自己生產了。10年前,淡化一噸海水的成本是10元,現在只需要5元。基地建成后,成本還會更低。”杭州水處理中心總工程師楊波,“膜在海水淡化中的作用,相當于人體的心臟,很關鍵。它的原理通俗,就相當于過濾中的紗布,一般一套膜可以用3至5年。”
基地以杭州水處理中心為依托,以海水淡化裝備制造、膜組器生產為主業方向,按照“一個主體(基地總部)、兩個聯盟(產業聯盟和技術創新聯盟)”的模式組建,力爭通過5到10年的發展,使產業聯盟實現產值100億元以上,使之成為我國產品種類最多、服務功能最全、經營規模最大的海水淡化產業基地。
經過半個小時左右反滲透海水淡化后,產品池里就嘩嘩地流出了清澈的淡水,喝上去甜甜的,有點像山泉。這是由杭州水處理中心承建的浙江舟山六橫十萬噸級海水淡化工程一期處理后的海水,這個項目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海水淡化工程,一期已于2009年底產水并投入運行。
而包括六橫在內的浙江沿海及海島地區,絕大部分海水淡化裝置都是由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提供。
由于地處海島地區,舟山的水資源全靠降水補給。據統計,舟山現有大小水庫1195座,河道660條,所有水工程總蓄水能力為1.41億立方米。
而舟山人均擁有水資源量僅為707立方米,約占全省人均擁有量的四分之一,屬典型嚴重缺水地區。
據六橫水務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六橫海水淡化工程一期一天反滲透海水淡化處理能力為2.25萬噸,三四天能淡化一座小二型水庫的水。
如果等到二、三、四期工程全部完工以后,每天反滲透海水淡化能力可達10萬噸以上。屆時,即便天遇大旱,也能保證六橫島上的居民每人每天1噸的用水量。
近日,《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正式獲得國務院批復。
在《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中,關于海水利用業有明確的表述:以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和浙江大學為依托,組建國內領先水平的海水資源開發利用工程研究平臺、產品中試與產業化基地,加強海水淡化國產化技術研發,拓展海水淡化技術在水資源再利用和特種分離領域的推廣應用。
杭州水處理中心總工程師譚永文認為,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肯定會帶動浙江臨港工業的建設與發展,而本顯緊缺的淡水資源問題將更為嚴峻。海水淡化利用則可以為海洋經濟的發展提供水源保障,解決海洋經濟發展中水資源的缺乏問題,維持海洋的可持續發展。
海水淡化技術的推廣
解決我省海洋經濟發展缺水瓶頸
據了解,杭州水處理中心是目前國內海水淡化領域的領航企業,在國際上也具備較強競爭力。市場占有率已超過60%,市場份額連續13年保持國內第一,并已躋身國際市場,是我國海水淡化和膜產業的重要基地。
從我國的第一個百噸級反滲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到目前國內最大的膜法海水淡化項目——曹妃甸50000噸/天海水淡化總承包工程,都彰顯了杭州水處理中心的技術實力。
國內海水淡化已建成裝置數70%以上,其中浙江沿海及海島地區大部分海水淡化裝置都是由杭州水處理中心提供的。
另外,杭州水處理中心的膜法海水淡化技術也早已在化工、造紙、印染、電鍍、食品醫藥等多個領域的水資源再利用和特種分離中成功應用。